政府建筑多采用鋼結構框架抗震性良好
去年5·12地震發(fā)生后,清華大學組織了相關專業(yè)的專家趕赴四川,并會同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土木結構方面專家,先后分三批開展建筑震害調查。
調查組將震后建筑結構的破壞程度分為四個等級:可以使用、加固后使用、停止使用和立即拆除。對于所查訪的建筑,按使用功能分為學校、政府、商住、工廠、醫(yī)院、其他公建7類。
在調查組所調查的54處政府建筑中,有13%(7處)因被毀嚴重無法修復;在44處學校建筑中,這一比例為57%(25處),是政府建筑的4倍多。
根據論文所列出的建筑震害情況統(tǒng)計列表,在調查組查訪的384處建筑中,有44處是學校建筑。統(tǒng)計列表給出的數(shù)據顯示,在44處學校建筑中,可以使用的占18%(8處),加固后使用的占25%(11處),停止使用的占23%(10處),立即拆除的占34%(15處)。
與此相對應,54處政府建筑的各項比例為:可以使用的占44%(24處),加固后使用的占43%(23處),停止使用的占9%(5處),立即拆除的占4%(2處)。
論文還指出,從建筑使用用途上來看,學校和工業(yè)建筑的震害最嚴重。震區(qū)的學校建筑主要以砌體結構為主,加上建筑上的大開間、大門窗洞、外挑走廊,有時甚至無抗震構造措施,導致其抗震性能較差。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工業(yè)廠房多為砌體結構,規(guī)模不大而且多為人員較少的車間,因此其抗震設計的要求也很低,導致震害較為嚴重。政府機構多用鋼結構框架,其震害最輕。其他類型建筑的震害介于這兩類建筑之間。
鋼結構框架雖好,防火防熱是重點
隨著高樓大廈的蓬勃興起和建筑高度的一再提升,越來越多的人們把目光轉向鋼結構,因為鋼結構建筑具有強度高、自重輕、抗震性能好、施工周期短、基礎費用低、結構占用面積少和工業(yè)化程度高等諸多優(yōu)點。然而較之混凝土結構,鋼結構的一個顯著弱點就是容易導熱,當鋼材表面溫度達到400℃以上,其強度和彈性模量將顯著下降,而當溫度達到600℃時,鋼材的強度幾乎為零。裸鋼的耐火極限通常只有15~30分鐘,根據我國有關建筑防火設計規(guī)范的要求,建筑的主要承重構件,如柱、梁、墻、樓板的耐火極限的要求,分別為0.5~3.0小時。我們國家已經明文規(guī)定必須在鋼結構上采取防火措施,而且要達到相應的國家標準才能通過驗收。
鋼結構的防火處理方法多種多樣,過去曾采用現(xiàn)澆成型的實體混凝土外包層、用耐火磚等設置阻火屏障、用石膏板包覆或采用空心管材內部充水冷卻等方法?,F(xiàn)在更多的則是采用噴涂防火涂料的方法保護鋼結構。由于這種措施的防火隔熱性能好,施工不受結構幾何形體限制,一般不需要增加輔助設施,且涂層質量輕,還有一定的美觀裝飾作用等,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
上一條: 論鋼結構在建筑中的運用
下一條: 鋼結構建筑——讓綠色建筑步入新時代